• <dd id="dgcg4"></dd>

    <rp id="dgcg4"></rp><legend id="dgcg4"></legend>

    1. <dd id="dgcg4"></dd>
      首頁 > 史鑒

      史鑒

      科舉考場內外的唐詩

      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    發布時間:2023-04-13 10:27:08    分享至新浪微博

        王維《送綦毋潛落第還鄉》

        圣代無隱者,英靈盡來歸。遂令東山客,不得顧采薇。

        既至君門遠,孰云吾道非。江淮度寒食,京洛縫春衣。

        置酒臨長道,同心與我違。行當浮桂棹,未幾拂荊扉。

        遠樹帶行客,孤村當落暉。吾謀適不用,勿謂知音??!

        盛唐詩人綦毋(雙姓)潛,字孝通,生卒年不詳,開元十四年(726)進士,后來當過地方官,又在朝廷上做過校書郎、拾遺、著作郎;他醉心于佛學和詩歌,對從政沒有多少興趣,最后棄官而去,不知所終。他的詩名曾經很大,而作品流傳于世的卻不多。大詩人王維有兩首贈他的詩:《送綦毋潛落第還鄉》《送綦毋校書棄官還江東》,前者曾入選《唐詩三百首》。

        唐代的科舉考試,是先由地方主官遴選推薦若干本地才俊去參加國家級的考試,這些人被稱為“舉子”,他們如果中了進士,就再參加公務員考試,然后就可以進入官場了。那時進京趕考的舉子能考中進士的甚少,絕大部分只能落第,還鄉,唐人送給科考落第者的詩章甚多,大抵說些同情安慰鼓勵的話,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套路,意思不大。

        王維到底是一流高手,他寫起這個容易落入俗套的題材來亦復不同凡響?!端汪胛銤撀涞谶€鄉》一詩從當今這個偉大的時代寫起,充分肯定士人們積極進取的心態(“圣代無隱者,英靈盡來歸。遂令東山客,不得顧采薇”);接下來說,考試總歸不可能全部通過,未能過關并不說明其人不行(“既至君門遠,孰云吾道非”)。以上六句是寫“落第”。接下來寫綦毋先生做回鄉的準備(“江淮度寒食,京洛縫春衣”),王維則殷勤設酒送別(“置酒臨長道,同心與我違”)。以下幾句設想他歸途中所見的景色——這是照應詩題中的“還鄉”。全詩層次井然的章法很像是當年科舉考試科目中“試帖詩”的路數。

        詩的結穴兩句“吾謀適不用,勿謂知音稀”則綜合地來說“落第”和“還鄉”這兩個方面?!拔嶂\適不用”用了一個春秋時代的語典(詳見文公十三年《左傳》)——不知道這個典故出處的讀者仍然可以明白,這里的意思是說這一次的落第純屬偶然,是一個碰巧的意外;“勿謂知音稀”則謂我永遠是深刻理解足下的朋友。這樣就巧妙地把全篇要旨都收拾干凈了,而且充滿感情。

        王維是一位多面手,邊塞、山水、田園、懷古、送別……無不應付裕如,頭頭是道,且多名篇名句。這是大詩人的派頭,小一點的詩人,能寫好其中一種,略有出色的篇章或能夠讓人記住的佳句,就已經可以立足稱雄了。

        祖詠《終南望余雪》

        盛唐詩人祖詠有一首著名的《終南望余雪》:

        終南陰嶺秀,積雪浮云端。

        林表明霽色,城中增暮寒。

        此詩千古傳誦。終南山在首都長安之南,在城里只能見到山的背面(古人以山北為陰),這里的積雪較難融化,雪后天晴,景色很好,但化雪是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的(“霜前冷,雪后寒”),所以這時長安城里氣溫下降。

        寥寥四句,把《終南望余雪》這個題目寫得很是真切。

        一首詩寫多長,原本要看詩人的高興,但祖詠這首詩是寫在科舉考試的答卷上的——按當時的規矩,這樣的“試帖詩”應是五言十二句,而祖詠只寫了三分之一,就匆匆交卷了。這怎么能行呢!遭到責問后他回答道:“意盡?!币呀涱}無剩義了,于是就這么交卷,不做任何增補(詳見《唐詩紀事》卷二十)。這祖詠膽子夠大的,他簡直是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啊。

        但是祖詠竟然考取了進士。這主考官的膽子也夠大的——他是拿自己的官運開玩笑啊,其人的風度氣象同祖詠可謂旗鼓相當。后來平安無事??磥磉@里的考生和主考都不是古往今來一般常見的奉命唯謹的“工具人”。

        這一次科考的情況顯然不具有可推廣性,但其中表現出來的盛唐氣象又是何等令人神旺??!(顧農)

      大陆熟妇丰满多毛XXXX,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,国产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,免费区无码国产网站
    2. <dd id="dgcg4"></dd>

      <rp id="dgcg4"></rp><legend id="dgcg4"></legend>

      1. <dd id="dgcg4"></dd>